作者: 云華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1-07-14 11:08
□記者 云華
南曹村位于巨野縣麒麟鎮東南部,近年來按照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總要求,努力推動五大振興,特別是在產業振興上,探索出了一條農業升級、農民致富的鄉村振興之路。
南曹村的香鶉雁養殖、孵化產業規模及產值令人贊嘆,光伏產業園、服裝加工廠等不斷探索并逐漸形成規模的經濟增長點,為村民提供更多就業崗位、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,更幫助南曹村留住了本地村民、引進外來人才,良性循環推動這個小村莊走上強勁發展之路。
目前,南曹村擁有5家農牧業有限公司、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,全村95%的村民加入合作社,年人均純收人兩萬元,被授予國家級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、省級“美麗鄉村”示范村等榮譽稱號。
村莊發展重視人才
多種措施聚集
“我們村以前比較偏僻,村集體收入為零。如果不外出務工,村民很少與外界產生交集。在建筑行業做活的村民比較多,往屆村干部就想辦法,在村里設置‘茶話會’,聚集有能力、有想法的人談談村里和村外的發展情況,為村莊的發展出謀劃策。”作為從村里走出去的“80后”,曹金強在積累了一定經驗后回到家鄉,于2018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。
據悉,自2009年村里制定第一個“五年規劃”以來,南曹村堅持制定“五年規劃”。2014年,按照“整體優化、循環再生、區域分異”三大原則,南曹村廣泛征求村民意見,制訂了《南曹村2015—2020五年發展規劃》,找準了符合村情的發展路子,明確了目標任務、主攻方向、工作重點,為實現全村脫貧致富理清了發展思路。
想實現既定目標,人才尤為重要。為培育本村人才,南曹村邀請種養殖專家講座,把村民培養成愛農業、懂技術、善經營的新型農民,具備在家門口擇業就業的技能。2020年,省婦聯定向選調生、北大畢業生孫玉婷來南曹村掛職,著力提升新一代南曹村人的學習熱情。
為留住外來人才,南曹村聘請有種植經驗、食用菌培育經驗者為種養殖產業技術顧問,鴨苗孵化廠邀請愛農業、懂技術、善經營的大中專畢業生、退伍軍人、科技人員作為管理人員,提高科學管理水平,提升生產效率。
為吸引返鄉人才,南曹村經過幾年發展奠定基礎條件后,主動聯系外出的“能人”,吸引其返鄉創業。每年大年初一,利用外出能人返鄉過節的時機,南曹村召開“村級經濟工作會議”,通報村莊發展規劃,共商村莊發展計劃。同時積極與山東農業大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,搭建大學生實習實訓及創新創業平臺,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意的轉化能力,為村子的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保障。
多層次產業結構
推動鄉村強勁發展
“村里現在以產業帶動百姓發展,僅孵化場加養殖區就帶動本村及周邊村莊600余人就業。2000只羊的養殖規模在我們村已經不算養殖大戶了,還從散養升級成架上養殖。我們還采取了一些鼓勵創業的措施,比如退役軍人創業不收地租。”據曹金強介紹,村里計劃將香鶉雁進行深加工,在養殖與孵化的產業鏈條上更進一步,同時與銷售渠道有保障的辣椒醬品牌合作,計劃建辣椒醬廠房。
在香鶉雁養殖區,南曹社區呂莊村村民呂托遠告訴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,他目前在廠區做管理,24小時不離廠,照料22個棚區的香鶉雁。“每月能領到6000元工資,年底還有獎金。”聊起這份工作,60歲的他很滿意。
在孵化廠區,各個流程均有相應的區域車間和機械設備。孵化車間里,經過篩選、清洗等工序的香鶉雁蛋,被靜置于孵化器內;破殼而出的香鶉雁則在另一個車間被統一換到新的裝載筐內……據悉,依托養殖孵化產業,2008年南曹村成立了本村村民入股的養鴨專業合作社,2014年成立了巨野縣恒業惠生農牧公司,采用訂單供應模式,回收農戶鴨蛋孵化,流轉土地1000余畝,養殖種鴨160萬只,孵化場全日制用工300多人。
2020年,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,利潤5000萬元,合作社股東105人。今年6月,投資1.2億元建成現代化孵化廠,有500套國內最先進的孵化設備,現在每天孵化能力達80萬只,孵化規模列全國鴨苗孵化行業前三名,香鶉雁單品孵化規模排名全國第一。
與之相關,光伏產業園內的農作物選用香鶉雁的糞便作為綠色肥料。園區內上方為光伏發電設備,下方種植農作物,實現了農光互補,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。據悉,1200畝土地承包給不同的種植戶,與周邊城市的大型商場簽訂合同,實行訂單種植使銷售渠道得到保障。
據悉,該村2017年成立鼎浩新能源公司,流轉本村及周邊村莊土地1200畝,由青島昌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資6.8億元合作建設了30兆瓦太陽能光伏項目。目前,該項目已完成并網發電,年發電量達4000萬度,年產值3600萬元。同時,將光伏發電與“種養”結合,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業,在光伏大棚下利用養殖場糞便處理的有機肥,種植皇后菜、韭菜、地瓜、黃金梨,養殖牛蛙,形成綠色循環產業鏈條。去年底,全鎮貧困戶依靠光伏收益分紅376萬元,每戶3000元,“農光互補”帶動了150名村民就業。
46歲的王成林是退伍軍人,承包了20余個大棚種植水果玉米和地瓜,僅一茬玉米的純利潤就有4000元。“退役軍人創業園就在光伏園區內,棚是光伏公司給建的,除了主要的3家公司外,周圍還有其他種植散戶。有108個陽光棚,400多個菌棚,這1000余畝土地全都能利用起來。”王成林說。
在南曹村服裝加工車間里,大量原材料與半成品之間設有工作臺,管理人員畢玉香說,車間主要接單進行品牌代加工。“主要讓村里的姐妹們有收入,為6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。我們以做冬季服裝為主,出口到歐美、新加坡、澳大利亞、韓國等地。”畢玉香說。
依托周邊機場路等交通發展,南曹村下一步計劃發展鄉村旅游。目前,該村正在聘請上海經緯公司對村莊進行整體規劃,全面規劃基礎設施、產業發展、鄉村旅游、特色餐飲、森林公園等方面,通過高水平規劃建設,把產業優勢變為旅游優勢,挖掘“一產”旅游,帶動“二產”發展,增加“三產”收入。
建設美麗宜居鄉村
營造良好社區氛圍
為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,村“兩委”主動作為,積極做通村民工作,實施舊村改造,分4批規劃建設498套居民樓。通過舊房折價及搬遷費等各種補貼,村民只需繳納兩三萬元就可以住進新房。今年夏天,最后88戶村民也搬進新社區。
村里配套建設了占地7.5畝可容納300人的幼兒園、占地42畝可容納600人的小學和一體化衛生室,解決了本村及周邊村的適齡兒童入學和村民醫療問題。投資280萬元,鋪設柏油路4000米,修建下水道5000米,架設高壓線路3000米,安裝太陽能路燈80余盞,種植各類綠化苗木3.2萬余棵,村內道路硬化、綠化、亮化程度明顯提升,徹底告別了“晴天一身土、雨天一身泥”的交通狀況。
南曹村投資105萬元建設了村民活動廣場。積極利用國家惠農政策,在縣農業部門的幫助下,投資100萬元,新打、維修機井60眼,修造橋涵8座,開挖溝渠3000米,修建機耕路、沙石路2公里,安裝灌溉用變壓器5臺,農業綜合效益全面提高。同時加大環境整治力度,引導村民進行垃圾分類,推廣使用沼氣,投資130萬元,在村東建設大型沼氣池一座,降低了動物糞便對環境的污染。
為營造良好的社區氛圍,南曹村大力弘揚孝善文化,開展評選活動,引導居民孝老愛親、以孝治家、以德傳家。紅白理事會推行喜事新辦,對相關流程投入進行約束和引導,倡導喪事簡辦。同時,在規劃建設新農村過程中,加強對舊民宅、民俗文化、文化遺產等的發掘保護。